全国最大的信誉平台

“一封家书话清廉”征文大赛获奖公示及作品赏析

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2022-09-03

由全国最大的信誉平台主办的“家风不染尘 清廉惠久远——一封家书话清廉”征文大赛于近日落下帷幕。

本次活动面向全校同学展开,从众多优秀作品中评选出了一等奖共1名、二等奖共3名、三等奖共5名,优秀奖共7名。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


1.周艺玲《家书话清廉》

作品简介:这是作者写给逝去亲人的一封家书,表达了深切的思念,文中回忆了父亲清廉正直的一生,并表示自己将时刻牢记父亲的教诲:“遵纪守法,哪怕今后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的诱惑,但一定要坚持底线,做一个正直、善良、勤劳的人。” 家书虽短,却感人至深。


亲爱的冯爸:

不知不觉您已经离开我和母亲快三个月了,您还好吗?常常在深夜,没有任何征兆、梦醒时分,您就出现在我脑海里,用慈祥的微笑,用着我熟悉的乡音唤我:“宝”,似乎您从来未离开过我和母亲。

冯爸,虽然我并非您亲生,也就短短相处六年左右,您用您那无私、包容的爱一直给予我温暖。今夜,我们父女两就好像回到从前,我们一边面对澜沧江垂钓,您一边指导教育我的学习与生活。冯爸,自您走后,我和母亲至今虽仍然沉浸在悲痛中,但我们以后也会认真生活,我会努力学习,母亲也会努力工作。

冯爸,您自从出现在我和母亲的身边后,一直教导我,首先要诚实勤勉,做一个诚实的人,上不骗老师、领导,下要诚心实意对待自己、朋友、同学和同事,时时刻刻要有一个感恩的心来回报这个美好的时代、回报我们的祖国。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财富,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冯爸,您勤勤勉勉地教了一辈子的书,凭您的资历足以到好一点的城市当一个中学老师,可您还是依旧在乡镇教书,不想放弃那些大山里渴望知识的学生。尽管您尝尽生活痛楚一辈子,也没有因此而抱怨。您遵纪守法,下乡扶贫从没有贪过政府的扶贫款,再苦再累哪怕我与母亲再怎样心疼您,您都一直笑着对我们说:“我作为一名老师,你们作为老师家属,要时刻牢记遵纪守法,哪怕今后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诱惑,但一定要坚持底线,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您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必须要懂得感恩,要感恩父母、感恩国家和感恩社会。

冯爸,我一直谨记您的教导,学习上努力刻苦、与人相处中坚持原则、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绝对不碰红线与底线。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只是您却在正往一片欣欣向荣的生活迈步的过程中走了,勤劳一生,却没等到我毕业工作后好好的孝顺您、带您看看国家的的大好河山。

冯爸,夜又深了,思绪万千,我又再次泪目。您走了,这是我永远无法治愈的伤痛,但这样的痛会一直激励我向您学习,每天都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做一个正直、善良、勤劳的人,并将您的优秀品质延续下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如有来世,还希望跟您成为一家人。最后,用您在学校办公室里的刺绣话语作为此信的结束吧:“淡薄人生蓄以明志,清廉处事方能致远。”

您的小女儿

2022年8月14日


二等奖


1.李朵朵《一封家书》

作品简介:作品以一个母亲的口吻,给自己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后升职的孩子劝诫。母亲围绕“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古喻今,希望孩子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牢记初心,守住始终,保持清廉。


亲爱的孩子:

展信悦,见字如面。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写这封信的时候,窗户外的街灯发出长明的光,我在记忆的隧道中开车,穿过熔岩与无常的情绪,回望你的成长历程。

三十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当初你出现在我生命的正午时分,如今你的个子早已越过了我的肩。你闯过世间重重关卡,离开儿时的一千零一夜的童话,建构了属于自己的现实城堡。

年华正当时,闲杂不拘人。五年前的你以选调生的身份进入基层。五年以来,你不断辗转,真正做到了用脚度量基层,将青春写在大地上。五年以来的封封家书中,有你的省思,你的热忱,你的坚定。我和你的父亲都不遗余力地支持你的选择,为你每一次的成功而雀跃,每一次的遗憾而扶额。

如今,你已迈进而立之年,家庭的初组建,职位的上升,一切都如意得如同学生时代完成学习计划。此时的你,或许正因为职位的上升而欣喜,在畅想的未来画卷中涂上玫瑰色的期待。“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前几封的家书中,你也向我表达了自己渴望继续进步、有所作为的理想。赏识和升值或许会让你在恍惚间觉得孩提时的梦正在现实中兑现,飘忽在影视画面中的场景正在变成自己的生活。

然而,近日,我突然意识到,自你进入职场以来,我们一直扮演的都是旁观的支持者的身份。自然,这个身份并无不妥。只是对于你的岗位,我觉得仍需多说几句。在旁人眼中,这是一份光鲜亮丽的职位。亲朋好友在了解你的近况之后,都会眼睛闪着,说上一句“大有作为啊”。但是,我相信你我都知道,这份工作并非是躺平享受的顺风顺水之职。相反,打开令人艳羡的糖衣,这份工作的内里应该是初心和始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这是你自学生时代就已经熟知的句子了。实际上,或许当你步入社会,你才能真正领悟其奥义。而初心与始终在你的工作岗位中最直接的体现或许就是“清廉”了。

春秋有子罕“以廉为宝”,东汉有“羊续悬鱼”,东汉有“杨震拒金”,三国有“裴潜拒椅”,晋代有“陶母退鱼”,晋代有吴隐之不惧饮贪泉。于谦挥袖写道“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王冕一心“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周敦颐借莲写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陆游写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包拯则说“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当今社会,如此的清廉官员也不胜枚举,这样看来,清廉从古至今都是仁人志士的追求和风骨。

孩子,前人已做榜样,何不静心以随?自你记事以来,想必所知的落马事件已是不胜枚举。追名逐利难自成,你在学生年代就曾不解地问过我们,人的贪念何以至此?不知现在的你对自己年少的疑问有没有新的答案了。一次的动摇就如同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魔盒,欲念、贪婪会逐渐吞蚀自己的初心,从而走向不可挽回的罪恶之路,一旦丧失理想信念,缺少精神之“钙”,得“软骨病”,便受到各种腐朽观念侵蚀。

孩子,我们这一生对你未曾渴求什么,只求你能“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你要深知肩上职责的重量,你所从事的从来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它承载了党的使命和重托,承载了人民的希望和期待,承载自己当初的初心和梦想。

道理易懂,难在坚持。信末,还是再言一句“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望一切安好!

爱你的母



2.秦鸣霄《清廉家书》


古语云,“天下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家风清廉,顾名思义,清正廉洁,我来自普通家庭,从小听父母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在我的成长的记忆中,父母一辈子没和人发生过争执,他们一向把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看得很重。

我的母亲是一位老实本分,任劳任怨的农民。小时候在村里,她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哺育子女,她把最好的东西给我们,赡养老人,出工干活,她从不挑三拣四,她认为啥活都要有人干,做好就行,她很乐于助人,有好东西除了留一部分给我和姐姐之外,大部分都会分给邻里乡亲。我的父亲是一个笑容可掬,踏实本分的人,对父母孝顺,对亲戚上心,对朋友厚道,这也是他身上最可贵的品质。三十几年来,他和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着我和姐姐,为了我们这个家,他远赴异乡工作,常年和母亲聚少离多,两地相思。虽然,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很少,全家人团圆的日子不多,但家庭的幸福和亲情的温暖,我们并不比别人家少。

父亲,这么多年来,不论在家里或是外面,母亲很少谈到你的工作或职位,只是说你很辛苦、很努力,经常在外面较忙,很少回家,工作的地方环境艰苦,海拔较高。其实,我知道,母亲说这些,主要是让我早早地懂事,你为了我们这个家牺牲了很多,我也在暗暗地努力学习,不让你们为我多操心。

父亲,以“清廉家书”的形式与你交流,我觉得非常的自豪,眨眼间,我即将大学毕业,也将要慢慢地走向社会了。几年的大学生活,我也成长和成熟了许多,虽然现在择业竞争十分激烈,但我相信,只要勤学苦干,踏实工作,找到一份能自食其力的工作不会太难。

父亲,作为你和母亲的孩子,我会不断奋发上进,努力学习,也会永远以你们为榜样,在以后的工作中,兢兢业业,遵章守法,延续我们全家一起共同塑造“以德保家、以廉保家”的良好习惯,做到“学廉倡廉、敬廉崇廉”,也祝福你和母亲身体健康,平安喜乐。


3.唐圣月 《清心直道为治本,包公家风世代传》

作品简介:包拯,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从古至今,人们尊称他为“包公”“包青天”,这是基于包拯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形象。不论是从与之相关的文集著述,还是当今的影视创造,大多偏向于表现包拯在政坛上的事迹,体现其作为官员的执法如山。事实上,包拯内外兼修,上行下效,将清廉家风与国家形象联系在一起,是当今清廉家风和廉洁政治的良好典范。


包拯,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从古至今,人们尊称他为“包公”“包青天”,这是基于包拯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形象。不论是从与之相关的文集著述,还是当今的影视创造,大多偏向于表现包拯在政坛上的事迹,体现其作为官员的执法如山。事实上,包拯内外兼修,上行下效,将清廉家风与国家形象联系在一起,是当今清廉家风和廉洁政治的良好典范。

内修家风

宋重文治,儒官大盛。包拯二十九岁(1027年)中进士,他的一言一行皆受儒学尚德尚礼的影响。从他对自己早年的评价就可看出:“生于草茅,蚤从宦学,尽信前书之载,窃慕古人之为,知事君行己之方,有竭忠死义之分,确实素守,期以勉循。”始为官,出知建昌县,因父母年事已高不愿就任。后来监和州税务,父母不愿出行,他立马解官赡养父母。等到双亲相继逝世,他整日在坟前奔丧久久不愿离去。包拯的家风,首当其冲便是学习古人高尚遗风,尊儒家彝典以行为准则,行敬老爱老孝老之道。

待他仕途高升,荣仕故里庐州时,一些亲友扰乱官府,但被秉公执法处以笞刑,亲友皆不敢再犯。清廉家风,于包公而言,就是家族规范与他的秉公为官之道一致,亲友不可因他的职位而行违反律法之事、违反伦理道德之事。《宋史》记载,包公尝曰: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宋史》卷三百一十六)

包公这一所言,被刻在石碑立于合肥包公祠东壁昭告后世,是包拯给予后世的一封“家书”。公正廉洁是对包拯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后世的殷切希望。这是让后世仕宦子孙时时牢记他们的角色的双重性——家族后生和朝廷命官,更重要的是,将双重角色的职责整合为一,即牢记自己不仅仅是家族一员,更是服务朝廷、服务人民的官员和官员的亲人,而身担此位就是严修品德、严于律己。

家国同规

作为千古第一清官,包拯传世诗作仅有一首。在端州作: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直干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包拯集校注 卷一《书端州郡斋壁》)

据朱熹《跋所刻包孝肃诗》,此诗是包拯双亲逝去后出仕所作,书壁明志。康定元年(1040年)知端州,迁殿中丞,以往官员常豪取强夺端州砚来巴结权贵,而他离开端州之后未带走端州一砚。未带砚而归并不是单单指他一人,而是随行的家人亦是如此。这一故事也被包家后生所歌颂。“清心治本”是包拯内修的要求,是受儒家“尽其心也,知其性也,尽其性则知天”(《孟子·尽心》)的影响,正所谓“清心可以寡欲,进退不失其正,故为治本”。“清心”是对自身的要求,也是对家人的要求,“清心”“直道”是为了“身谋”,告诫后世正直是包家处世的最大法则,唯有坚持这一法则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此乃正直之道,亦是家族存世之道。包拯先内省“清心”,再为家族“身谋”,最后身前生后不负史册教训,无羞于国家。清廉家风不仅是个人相关、家族相关、官职事业相关,更进一步而言,是无愧于祖宗宗法的遗训,将历史的厚重托付在自己和后世身上,将家风格局扩大到历史使命中。

清官、青天大老爷、父母官,不管怎么称呼,都是要爱民如子、对民有功的。历史上的好官很多,但似乎为这些好官修传、整理文集文稿的学者,都相对突出清官群体在政务上功劳,将对家族的教诲放在另一边进行谈论,政务和家务变成了完全不同类、不相容的两边。包拯作为一地之长、一家之长,每天奔波在朝廷命官的各项职责职务之间,家务和政务紧密相接。爱民如子、为民添福一方面是将百姓看作是自己的亲人,另一方面为百姓谋方便也是为家人谋方便。那么,清廉的家风家训就放大为清廉的地方风气、地方规训。《肇庆府志》(肇庆即端州)中记载,包拯在端州教百姓凿水井、辟菊圃、建米仓、建星岩书院及清心堂等。他每到任一地都会尽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方教育,促进当地生产力发展。由此猜测包公为地方谋福祉是将地方百姓当做自己家人,倒不如说将集体利益放于个人利益之前,一定程度上是国家本位超过个人本位,即为平民大众好就是清廉家风的践行。包家的清廉家风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身作则让家族以国事、民事为先。

国风之本在家风

综上所述,清廉家风首先需要内修家风,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规范家风,坚守分内之事。其次,兼济天下,家国同规,亲民同等。让清廉的家风成为清廉国风,以美好品德严格要求家人、约束后人,同时影响之后历朝历代从政之人。

包家后世又一历史名臣包恢在《肇庆府二先生祠堂记》中肯定包拯,“庶几斯道开明,不终晦蚀,斯人敬畏,不至玩弛,而天下国家有所赖以主张维纲者乎!”国风之本在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时期,注重家风建设可以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设和谐社会。同时,包拯的家风也提醒着当今官员干部,始终要将清廉贯彻到方方面面,保持良好的作风,廉洁勤政,如此国家纲纪才能维持,不至玩弛。




点击阅读原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