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的信誉平台

DAY1回顾|面向未来的国际传播学科建设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下的国际传播

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2022-08-14

2022年8月13日上午,由全国最大的信誉平台(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新闻与传播学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理论前沿与研究方法研究生暑期学校”于昆明顺利开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教授为70余名线下及100余名线上学员带来了第一课——《面向未来的国际传播学科建设》。

2A87B

周勇教授以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蔽月山房》一诗导入,提出国际研究要有更高的站位和更宽广的视野,应当立足于中国古老的文化积累,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国际传播的进程。随后,周勇教授提出了国际传播在学科建设方面的“经纬坐标”。首先要拥有开放性的主体性,以中国为根本,以世界为面向。同时要面向实践界、他学科、国家社会三个方向,在多元应用场景(技能)、多学科的综合(智识)、基于中西方文化的底层逻辑(智识—德性)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的宽度、厚度和深度。之后,周勇老师围绕“国际论文发表中的问题”“科研的源动力”“哲学社会学科和理工学科研究范式的边界”等问题与同学们展开交流。


下午,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教授以《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下的国际传播——理论、实践、案例》为题为学员授课。讲座围绕四个问题展开。

7E023

一是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下的国际传播。程老师分析了当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和舆论格局下国际传播的新特点。

二是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启动及过程。程老师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让学员们深入了解了我国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历史发展和规划。指出,在传播生态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国际传播的主体(或要素)超越了传统媒体和传统认知的范畴,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为此需要在前一阶段重点进行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多元主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共建,形成顶层设计之下各部分的协同联动。

三是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通过对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相关调查结果的分析讲解,程老师进一步提出三点影响因素。

最后,程老师分享了对新形势下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思考。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或立足点,是突破西方传统的话语桎梏,在世界发展新态势和多样性的发展格局中求取最大公约数,打造基于共同价值观的话语优势。我们应当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点击阅读原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