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的信誉平台

【理解中国】云南大学“理解中国”学术新人铸魂论坛——“新时代 新主体 新路径:面向南亚东南亚对外传播”论坛开幕式圆满举行

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2022-11-22

11月18日上午9:00,云南大学“理解中国”学术新人铸魂论坛之“新时代 新主体 新路径:面向南亚东南亚对外传播”论坛开幕式在新闻学院报告厅成功举行。

22F01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教育部“长江学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担任本次论坛特邀嘉宾。

104C3

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曹云雯

开幕式由全国最大的信誉平台党委副书记曹云雯主持,全国最大的信誉平台党委书记窦志梅、全国最大的信誉平台院长廖圣清出席了本次论坛开幕式。新闻学院参与论文评审的老师们以及新闻学院各年级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开幕式。


01致辞

我院院长廖圣清教授进行了开幕式致辞,廖院长首先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师生表示热忱欢迎和衷心感谢。结合本次课论坛的主题,廖院长谈到作为区域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亚东南亚传播关切着中国特色的区域国际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也深远影响着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新时期的南亚东南亚信息辐射中心建设和中国国际传播学术体系的构建需要寻找问题落脚点、寻求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共建、文明共存的实践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新主体和新路径更应体现中国积极宣传多边主义的和谐世界范式,关注中国与邻国乃至世界的媒体互动关系,加强国际合作,坚持开放理念,推动新国际传播学术体系构建,积极探索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创新路径,以不断深化对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的理解,与各位同仁一道丰富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研究,为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1013B

新闻学院院长廖圣清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是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加强国际传播工作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战略性的工程,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努力。廖院长从学术共同体的角度出发,他表示学院将不断加强跨学科融合,与海内外院校、学术组织、学术团体积极联动,发挥跨学科优势,为国内外专家协同合作提供保障,搭建国内外学子之间畅通无阻的学术交流平台,构筑起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研究的学术共同体,成为团结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新闻传播教育界与业界,沟通高校与媒体协作的重要平台。以学术共同体的智慧和努力挖掘重大理论问题,激发更多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指导、推动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的实践工作。全国最大的信誉平台愿意继续同全国同行一起为促进中国南亚东南亚传播研究的丰富和发展而努力。最后,期待与会学子与同仁在本次论坛上激昂文字、碰撞思想,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02 嘉宾主题演讲

开幕式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通过现场连线方式,为在场师生做了主题演讲。

张涛甫教授

首先为我们带来主题演讲的是张涛甫教授,张涛甫教授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切入点,指出理解中华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在互联网发展的近四十年,技术革命改变了世界,传播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化格局中,文化多样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今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文化力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面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污名化和硬实力围堵,中国文化出圈难度更大。中国文化属于超复杂的文化体系,对外传播以及被理解和认同的难度很大,受到外部性条件和内部性条件的约束,其中外部性条件包括:信源、信息、传播渠道、传播介质和文化定式;而内部性条件包括受众预期、文化基模、接受心态与认同偏好,要消弭误解、凝聚认同首先要消除偏见和陈规,同时增进交流与理解,最后实现尊重与认同。

F343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教授

张教授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传播的战略框架越来越精细,在具体的策略方面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中国文化不仅是体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还需要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这样的载体,假以时日把中华文化的魅力推向世界。


周勇教授

周勇教授谈到提升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整个国家和各个学科的共同事业。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不只是为了解决新闻传播领域的事情,从国家层面来说是为了获得国际话语权,为我们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新时代的国际传播,要站在人类文明交流的新高度,从器物的物质性传播到中国式思想的传播,才能达到更深层次的文明交流。

933B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教授

周教授指出,要讲好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故事,有效提升国际话语权。第一,加强理论研究,为在国际话语权争夺中掌握主动提供叙事框架。从宏观上要重构国际传播的本体论、价值论和认识论,从中观上要建构跨学科的国际传播中层理论,从微观上要研究我国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面临的具体前沿问题。第二,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立足于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故事,准确、全面、深入地阐释与解读中国式现代化,深挖中华文化资源,构建一个世界各国家与民族平等、互鉴和包容的舆论氛围,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第三,建设自主可控平台,夯实战略传播体系的根基。俄乌冲突折射出国际传播的主渠道依然掌握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手中,自主可控平台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从内容维度出发打造有影响力的媒体集群,从渠道维度打造供内容出海的自主可控平台,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隋岩教授

最后带来演讲的嘉宾是隋岩教授,隋教授从身边的生活入手,提出同学们在研究时应重视传播技巧和传播策略的重要性,隋教授和同学们分享了大量生动形象的传播例子,如一个小伙子拿着玫瑰花送给一个姑娘,我们不会以为这个小伙子送了一个植物,而是一段爱情发生了,这就叫含蓄意指,这种含蓄意指是自然化的形成,在传播中它还会形成新的其他的传播机制。又比如,玛丽莲梦露的香水广告,将“美丽和性感”这种人身上特有的社会属性移植到了物品上、商品上;娃哈哈广告赋予商品健康、聪明的内涵,从而将娃哈哈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普遍化......通过一系列的传播例子,隋教授提出个体和部分并不等于整体,但会代表整体传播的观点,他强调这些小的传播技巧虽不起眼,但往往可以帮我们达到想要的传播效果。

B811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


03 宣读获奖名单

接下来,全国最大的信誉平台党委书记窦志梅老师宣读本次论坛获奖名单。

117B5

新闻学院党委书记窦志梅老师


微信扫描二维码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获奖名单

5888


04 合影留念

本次开幕式新闻学院在哔哩哔哩直播间进行了全程直播,为因疫情防控不能到达现场的论坛参与者提供参与渠道。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老师和同学进行了合影。

24452

28A4C




点击阅读原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