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晚7点,中国人民大学许颖副教授以“智能传播的近景与远景”为题在新闻学院报告厅为学院各年级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讲座由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晋群副教授主持。许颖副教授以智能传播的概念引入,对学界对智能传播不同的概念区分到智能传播的本质进行了介绍。许颖副教授总结概括了目前针对智能传播研究的两个主要方面:关于日常生活的算法推荐以及内容生产行业的智媒化运用。她提出,人机协同、人机传播(交流)以及人机共生是智能传播研究的几个关键词,目前,在智能媒体领域,信息的采集、分发、审核以及加工都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智能传播的特征,并且正在从行业性应用向个体的生活层面渗透。
鉴于智能传播对传统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的冲击和革新,许颖副教授更多围绕一系列问题提出自己以及当前学界对智能传播的研究和思考。她从“算法是否会带来信息茧房”这一问题出发,提出目前新闻传播领域关于算法的主要研究包括:算法与个体间的互动、算法对内容生态的影响、算法对关系的建构以及算法权力、伦理与责任等方面,她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算法应用的规范,算法所带来的偏见、歧视等问题会被改善。
而谈及智能传播的远景,许颖副教授以“普通人如何驯化AICG”“人如何被AICG驯化”等问题作引,结合“赛博格”的概念介绍了普通人如何应对AICG的物化影响。最后,许颖副教授通过对量化自我和自我传播的思考回应智能传播时代的到来,在以智能机器作为传播主体、建构起新的人机关系的今天和未来,这些理念都推动着我们进一步思考人在其中的角色和受到的影响。
面对同学提出的、智能传播时代文科学生是否学习优势不足的问题,许颖副教授对智能传播时代理工科与文科类学生作为应用者有何不同做了区分和联系,指出新闻传播类学生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同时也鼓励不同学科的学生在新媒体发展研究中不断探索,展现出学科交叉能力的价值。